“互联网+心血管智能随访”让上海中山医院院士专家团队触手可及

时间:2021-01-29 05:33 来源 : 未知 作者 : admin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振臂一呼:“这次战役中,没有旁观者!”2020年3月,中山医院心内科的“e心门诊”智能在线随访管理及服务平台,就这样在疫情中诞生了!这个在疫情爆发时期,为很多患者带去福音的互联网医疗应用,在后疫情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所创造的智能随访新模式,真正做到了心血管疾病长期管控,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服务,从院中延伸到了院前和院后,实现了对患者健康全周期的覆盖。正如葛院士所说:“希望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就医奔波之苦和地理距离的限制,让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资源,履行并助力国家分级诊疗战略的使命”。

疫情而生 四重内涵康中国使

据了解,中山医院心内科的“e心门诊”智能在线随访管理及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智能随访平台)是由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为首的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团队,由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该平台的承建方与运营方,形成的“互联网+心血管病”医疗健康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患者提供包括复诊、续方、随访、心血管慢病管理等“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的全程延伸医疗健康服务,保证诊后及出院后患者得到专业、便捷、智能的个性化精准干预服务。为全国3.3亿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随访与康复模式。

该平台的核心是“e”,如何让医疗服务高质量的惠及更多人群。它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四个层面:

第一、 “Electronic”, 即电子化,医疗服务管理在线化、数据化。其中,在线化可以导入精准的患者,将非高难度患者留在基层,助力分级诊疗。同时可便捷的全程管理随访好每一个病人;数据化,则是临床总结经验和科研创新的基础。

第二、“Extended”, 即可扩展,即医疗服务要延伸到院前和院后。能够使医生看到病人从危险因素、发生疾病、治疗改善、恶化死亡的全部过程,获得全部数据,以此为基础总结经验,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精准医疗。

第三、“Enhanced”, 即可加强,即超越目前的医疗服务水准,这是实现第一和第二层含义的基础,也是立足未来,不惧竞争的根本。

第四、“一心”,即医患一心。用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塑造医患互信的基础,减少误解与矛盾,和谐医患关系。

 

院士疗团队装进手机访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之一,自1948年开创起,医疗和科研水平领先于全国。每年接诊来自各地的门诊病人数十万例次,年收治住院病人出院人数数万人次,很多都是远道慕名前来。然而,心血管疾病却需要在面诊、检验检测、确诊或重大手术后,长时间用药治疗。智能随防平台的上线,真正解决了新冠疫情期间,患者复诊随防的一系列难题。

患者从“中山医院上海心脏中心”公众号菜单栏上选择“e心门诊”,在手机端进行线上报到,专家随访团队为每个离院患者分配专属随访计划。该平台满足了出院患者的在线复诊、数据采集、风险评估、患教科普、个性化干预等多样化服务需求。随访医生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随访反馈,调整干预方案。患者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高效控制管理。平台自上线以来,已有近90%的出院患者加入线上随访,总计实现了6万余人次的随访管理。

1月25日上午,中山医院高血压专病组医生通过平台为远在江苏的出院患者进行线上随访,查看患者出院后的血压记录、检验检查报告及服药情况,在线调整了随访干预方案,并对患者进行了远程关怀。江苏患者王女士高兴的表示:“现在可以让我实时与专家沟通,又不用去上海,太方便了”。

东软熙康作为该平台的承建方与运营方,结合中山医院院士专家团队精湛的诊疗技术与临床经验,已形成了高血压、冠脉、心衰、射频、结构、起搏器六大类疾病43个心血管疾病单病种的标准随访流程,为不同单病种患者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正如东软熙康CEO兼首席医疗官宗文红所说,“新医疗的服务模式是民生工程,要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连接线上线下,打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级服务,为患者带来服务闭环,用平台化的链接融入到大众健康生活当中。”

大医精诚,护佑生命。“当病人求助无门的时候,只要还有技术在手,还有一线希望,就不顾荣誉受损的风险,做别人不敢‘做’的,一心救助生命……”这是东方卫视采访葛均波院士时的评价。“e心门诊”智能随访平台堪称凝结了以葛院士为代表的医疗专家团队的智慧。今年,在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该平台将继续深化5G、AI、物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不断实现新兴技术在线上医疗场景的应用,让技术服务临床、让百姓享受便捷。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因疫而生的“神器”,必将在后疫情时代,为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送去希望、带来健康……

全程推荐
今日头条